中國共產(chǎn)黨在遼寧的故事

【穿越歷史的感動】“面條局長”帶頭干 黨員沒有退休時

2021年07月02日14:08  來源:人民網(wǎng)-遼寧頻道
 

故事主人公:張德山,河北省河間縣人。曾任沈陽市新城子區(qū)廣播電視局局長。上世紀90年代,他帶領全局職工經(jīng)過10余年的努力拼搏,使新城子區(qū)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(xiàn)三級農(nóng)村廣播遙控自動化的縣區(qū),實現(xiàn)調頻廣播全區(qū)覆蓋,有線電視進入百姓家庭。1997年被評為沈陽市勞動模范,1999年被評為遼寧省勞動模范,2002年被評為沈陽市特等勞動模范。

張德山

“1966年1月27日,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從那時起,我就立志,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不就是要為人民謀利益嗎?那我就一直謀到生命最后那一天!边@是張德山剛參加工作時寫的日記,幾十年來,他一直默默踐行著自己的誓言。

1970年,退伍后的張德山來到沈陽市新城子區(qū)廣電局工作,后來,被任命為新城子區(qū)廣電局局長。

張德山上任后,同事們很快發(fā)現(xiàn) ,這個局長,跟別人不太一樣,“摳門”得很。出差上百次,他沒坐過臥鋪,沒打過出租,甚至沒有住過一次賓館。“我住的最貴的一次是25元,是個地下室,沒辦法,在北京這是最便宜的了! 他出差吃飯的食譜也單調得很,不是一碗面條,就是半斤包子加一碗湯,因此得了個“面條局長”的綽號。

雖然被叫做“面條局長”,但在工作的時候,張德山向來是身先士卒,敢拼肯干。

如今,我們已經(jīng)習慣了回家打開電視,收看非富多彩的電視節(jié)目,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,有線電視還沒有大規(guī)模的普及。

為了打好“廣播專線、遙控自動化、調頻廣播、有線電視”4大戰(zhàn)役,張德山可謂嘔心瀝血。1990年,在安裝公用天線期間,由于受到建樓工程的制約,張德山帶領十幾名技術人員,夏天冒著酷暑在跳板上鑿洞引線,冬季奮戰(zhàn)嚴寒在六七層的樓頂上立塔作業(yè),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辛苦。

安裝調頻發(fā)射塔是無線電調頻廣播工程的關鍵,也是一項既復雜又危險的活兒。有好心人曾勸張德山:“還是花幾千元外包出去算了!笨墒,老張的摳勁兒又上來了,咬牙堅持要自己干。

一連幾天,張德山在高高的塔架上爬上爬下,累得氣喘吁吁,腿也瑟瑟發(fā)抖。立塔尖那天,剛開始時天氣還風和日麗,可是當他和同事們用滑車將幾百斤重的塔尖艱難地吊到塔頂座時,大風卻一陣緊似一陣地刮起來。張德山不顧自己嚴重的高血壓,毅然帶領3名同志爬上40多米高的塔頂。4個人緊緊地肩靠著肩,將塔尖對準螺絲扣,一個一個地擰緊螺絲帽。等到4人安全返回地面時,張德山已是大汗淋漓,頭發(fā)和衣服都浸濕了。

嚴冬季節(jié)正是有線電視進戶安裝的最緊張時刻。為了讓更多的群眾在春節(jié)期間就能看到有線電視節(jié)目,張德山早出晚歸,帶領職工加班加點地干,期間有將近一年的時間沒有休息過一天。漸漸地,他感到頭痛、頭暈、四肢麻木,走起路來也要摔倒。去醫(yī)院一檢查,確診為腦血栓前兆。醫(yī)生讓他住院治療,可張德山怕影響工作進度,就每天晚上在局里打完點滴再去工地上指揮作業(yè)。

就這樣,新城子廣播電視局幾百萬元的工程項目,在張德山的帶領下,沒請一個人,沒雇一個工,僅用了52萬元的材料款,靠自行設計、自行施工、自行調試就拿下來了,入戶率比原計劃超出168%,實現(xiàn)了設備、機房、效果、服務的“四個一流”目標。

1998年,局里落實“村村通”廣播電視工程。張德山提出:“哪怕掉下幾斤肉,也要堅決完成任務!

當時,施工正趕上酷暑時節(jié),他帶領施工人員穿行在悶熱的莊稼地里,肩膀上的皮曬掉了一層又一層,臉也黑得像包公一樣。浸滿瀝青的線桿把每個人所有裸露在外面的皮膚都熏腫了,大家的眼睛腫成了一條縫?蓮埖律絽s從未退縮,也沒有叫苦叫累,而是一直跟同事們奮戰(zhàn)在一線。大家看到50多歲的局長都這么拼命,干勁兒也就更足了。

在張德山的帶領下,工程推進速度很快。當新城子最邊遠的地區(qū)——望濱鄉(xiāng)古砬子村能夠收看到30多套節(jié)目時,村民們高興得奔走相告,張德山的臉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。

在連續(xù)幾年實施的有線電視工程中,不斷有推銷設備、材料的廠家找上門來,有的提出給張德山10-20%的回扣,只要答應就可輕而易舉拿到幾十萬元回扣款,但都被他嚴詞拒絕了。

退休后的張德山,也從未忘記過為人民謀利益的初衷。他常說:“一名黨的領導干部,不管在職還是退休,黨員本色不能變,先鋒模范作用不能變,廉潔自律不能變!

張德山居住的小區(qū)是一個棄管小區(qū),為了讓鄰居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(huán)境,他主動承擔了很多工作。無論是掃雪、修路燈、修大門,還是幫助鄰居排憂解難、調解家長里短,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有張德山的身影。彼時的“面條局長”化身為了小區(qū)“大管家”,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幾年。

雖然自家的日子過得清苦,張德山卻從不吝惜資助別人,尤其在資助貧困學生上。張德山說:“再窮不能窮教育,再苦不能苦孩子”,多年來,他資助困難學生達20余人,并為困難戶、殘疾人事業(yè)、希望工程、汶川地震等捐款共計90余萬元。

(責編:孝媛、湯龍)